箱体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箱体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加速转型中国经济有望2015年全面复苏

发布时间:2021-01-21 16:09:33 阅读: 来源:箱体厂家

加速转型 中国经济有望2015年全面复苏

目前企业层面已经有通缩症状,实体经济也有螺旋式下行的苗头,如果经济增速低于7%,将会影响就业,危害或将进一步波及经济之外的其他领域,因此预计7%将是决策层可以忍受的底线。任何控风险调结构的措施都不能以实体经济萧条为代价,因为实体经济萧条必然引发更大的风险,实体经济的稳定是调结构的最重要前提。  对于经济增速底限设置应该更加保守,不应该无原则探底,试探社会的容忍度,而是应以稳定就业为大前提,不应该让经济无底限下滑。  在目前经济下行情况下,通胀不是当前的主要矛盾,而是要防通缩。在经济低迷,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谈论下限更有意义,预计下半年物价指数不会出现大幅反弹。  至于政策层面,由于决策层已经明确表态重改革、调结构,因此未来出台经济刺激政策的空间不大。经济发展以改革为主导,意味着将要较长时间忍受经济低速增长。  基于政策上的判断和近期的统计数据,今年或者明年经济增长复苏势头会比较弱,但是经济低速增长将会为推进改革留下空间。预计到2015年,中国经济才会迎来真正意义的全面复苏。  目前,外界对于中国经济放缓的忧虑不减,在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看来,经济低速增长将会带来改革的提速,虽然短期内可能使经济增长放缓,但如果维持现状或走回头路,风险会更大。  屈宏斌认为,李克强总理的“两限论”已经为未来的宏观调控政策定调,稳增长和调结构不对立不冲突,可以兼顾。鉴于决策层已经明确表示要重改革、调结构,因此政府未来出台经济刺激政策的空间不大。他对未来中国经济改革寄予厚望——随着改革措施的逐步落实,民营部门增长潜力得到释放,经济加速转型,整体效率提高,到2015年,中国经济将会迎来真正意义的全面复苏。  经济放缓态势  短期难改变  证券时报记者:您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主要原因是什么?  屈宏斌:目前中国整体经济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最新数据显示,企业订单不足,库存高企,盈利下降,多数行业设备利用率低于正常水平。进城务工人员工资增幅减半,除公有部门外的白领阶层减薪裁员压力增大,大学生就业难题凸显。这些都是有效需求不足、产能和劳动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的特征,表明经济处于潜在增长率之下。  外需方面,中国出口数据依然低迷,未来制造业活动仍继续承压,新出口订单降幅加深,暗示未来出口前景趋弱。虽然美国经济有所好转,但是欧洲经济依然处于衰退中,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也面临减速之忧,因此,预计出口低迷状况还将持续较长时间。  内需也不尽如人意,最新数据显示,就业市场依然疲弱,增长减速可能进一步影响工资收入并对消费形成掣肘。此外,改革政策措施从落实至产生实效需要时间,因而对中长期增长有提升效果的改革措施短期内反而可能对需求面有一定负面影响。目前,除了基建以及房地产投资处于高增速外,消费、零售领域以及制造业活动正在放缓,基建投资反弹未能抵消制造业投资放缓影响。长远看来,基建以及房地产投资进一步加速可能性不大,回落的概率更大一些。6月汇丰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1.3,几乎与5月51.2的数据持平。然而,中国服务业的潜在增长动力仍然疲软,而增值税改革尚需时间才能显现效果,未来几个月服务业活动有可能进一步降温。  中国已出现  经济转型苗头  证券时报记者:在外围形势不明朗和主动调结构背景下,政府能容忍的经济减速底线在哪里?会不会出现硬着陆风险?  屈宏斌:稳定就业是决策层出台政策的重要考量,目前中国经济减速对城镇就业产生一定影响。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增速下滑时,城镇就业增速会以几乎相同的幅度回落。目前企业层面已经有通缩症状,实体经济也有螺旋式下行的苗头,如果经济增速低于7%,将会影响就业,危害或将进一步波及经济之外的其他领域,因此预计7%将是决策层可以忍受的底线。任何控风险调结构的措施都不能以实体经济萧条为代价,因为实体经济萧条必然引发更大的风险,实体经济的稳定是调结构的最重要前提。  至于政策层面,由于决策层已经明确表态重改革、调结构,因此未来出台经济刺激政策的空间不大。经济发展以改革为主导,意味着我们将要较长时间忍受经济低速增长。而大规模去杠杆化过程仍将延续,上月银行间系统短暂出现的流动性紧缩只是开始,未来金融市场可能还会有一些动荡。  目前实体经济已陷入螺旋式下行,失业和企业倒闭的社会代价不容忽视。对于经济减缓导致就业率下滑,减税和改善营商环境激发民营企业活力是解决就业的治本之道。尽管经济继续下行,政策层面在降低金融部门风险的同时,仍然关注就业市场的稳定。参考近期国务院强调保持政策稳定性、央行对货币市场平稳运行的表态,我们认为经济硬着陆风险不大,对中国未来5年的经济前景依然乐观,因为已经出现经济转型的苗头,未来3~5年,改革将释放更多红利,助力经济增长。  “两限论”为宏观调控  政策定调  证券时报记者:前不久李克强总理强调“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 ,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 ”,您如何看待“上限”与“下限”的边界?  屈宏斌:李克强总理的“两限论”为中央“调结构,稳增长”的政策论调作出了更为清晰的解释,稳增长实际上是为调结构奠定基础,两者实际上并不对立。在调结构的过程中,中央将不会任由经济无底限下滑,对于经济增长依然有一个底限,预计今年经济增速在7%~7.5%之间,要达到7.5%的年度增长目标,须继续扩大铁路、棚户区改造、节能及信息基础设施投入,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  政府对经济增长率放缓的下限的容忍度将由就业率决定。历史经验证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城镇就业增长幅度也就相应放缓。目前,在经济增速下调到7.6%水平时,可以看到就业压力比较明显,政府应该要避免失业率急剧上涨,否则会引起相应的社会问题。对于经济增速底限设置应该更加保守,不应该无原则探底,试探社会的容忍度,而是应以稳定就业为大前提,不应该让经济无底限下滑。  此外,在目前经济下行情况下,通胀不是当前的主要矛盾,而是要防通缩。在经济低迷、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谈论下限更有意义,预计下半年物价指数不会出现大幅反弹。  中国概念股估值  还可能下调  证券时报记者:中国股市缘何持续低迷?您如何看待A股未来走势?  屈宏斌:目前中国股市低迷受经济疲弱影响。在中国经济增长不可避免放缓之际,上市公司盈利无疑将会放缓,这将对股市形成压力。但是也无需过度担忧,经济的负面因素对股市的影响还取决于目前股市已经反映了多少经济的负面影响。由于内地股市多年来处于低估值状态,因此相信股市已经基本反映了经济负面因素,未来进一步大幅下行空间不大。  近期公布的汇丰股市策略报告认为,在未来几个季度A股出现反转的几率很小,在经济回稳基调确定以及金融风险完全释放之前,股市的反弹将不会持久。在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低于8%的情况下,一些A股公司收益通常会出现负增长。虽然目前A股市场估值已比较低(目前市净率为1.3倍,低于2008年时的1.5倍),但考虑到在债务增加的情况下,股权回报率只达到2008年的水平,这一估值水平是合理的,我们也已经将2013年MSCI中国指数目标下调至56。产能过剩以及去库存还将给企业的盈利带来压力,预计分析师对于中国概念股的估值还将会进一步下调。  长远来看,经济低速增长将会带来改革的提速,虽然短期内可能使经济增长放缓,但如果维持现状或走回头路,风险则更大。经济重新步入健康发展轨道之后,将对股市构成实实在在的利好。  中国经济有望  2015年全面复苏  证券时报记者:您如何评价新一届政府的施政取向?如何评价政府提出的各项改革目标?中国经济何时才会全面复苏?  屈宏斌:新一届政府已经履职4个多月时间,政策走向更加明确、更加清楚,可以总结为:以改革为重点,通过改革去调结构,通过改革激发消费,激发民间的筹资,从而起到稳增长作用。这实际上是一个比较新的变化。  以改革为重点,意味着对短期刺激政策稳增长的意愿在减弱,过去5个月,经济数字一直放缓,但是政府显得很淡定,并没有急于出台短期刺激性政策。我觉得这种政策取向是正面的、积极的,中国很多事情必须通过改革才能使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如果说目前各项改革措施,未来一两年得以顺利推行,预计从2015年开始,改革效果就会显现,经济将会重新进入持续增长通道。但是改革不是相对短期刺激政策来讲,从短期看,增加需求效果比刺激政策要弱,以改革为主导的新的政策取向,也就意味着为了中长期政策目标,短期内要牺牲一定的经济增长,所以目前经济放缓的趋势,短时间内可能还会维持。基于政策上的判断和近期的统计数据,今年或者明年经济增长复苏势头会比较弱,但是经济低速增长将会为推进改革留下空间。预计到2015年,中国经济才会迎来真正意义的全面复苏。  国务院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显示,中国未来改革的内容将包括财政、金融、简政放权及城镇化推进等方方面面,其中,新一届领导人强调的推进城镇化,其实是在强调制度上的改革,如户籍改革,令农民工可以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长远提升人均劳动生产率,这才是城镇化拉动经济的主因,只有把劳动力从低效率行业转移到高效率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才能相应带动经济增长。  预计随着改革措施的逐步落实,民营部门增长潜力得到释放,整体经济效率提高,最终使中国中长期增长前景得以提升。但是,改革的政策措施从落实至产生实效需要时间。此外,结合之前央行关于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推进时机基本成熟的表述,再配合今年以来资本项目开放、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加快,我国金融领域改革今年全面推进的势头形成。预计金融版图将在未来三年发生巨变,对整体经济福利水平的提高有益。  不久前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金融改革指向非常明确,就是为了控制货币高速扩张、去杠杆化和优化社会融资结构。这将支持对实体经济的结构调整,持续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把有限的金融资源分配给最有效的经济部门,最大化发挥金融、财政以及行业政策的协同效应,把中长期信贷通过资产证券化流动化,将存量资金转变为经济增长所需要的增量以及调整优化新增信贷结构将会提高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放贷能力,金融领域进一步向民营资本开放。  不应夸大  美国QE退出的影响  证券时报记者: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QE)将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  屈宏斌: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将会对金融市场以及跨界资金流动有影响,但是与此同时,美国经济恢复也将会利好中国出口,我们需要看到,正负相抵之下,对经济不全然是负面影响,正面效应也应该重视,因此不应夸大美国QE退市的负面影响。  目前,对中国经济影响较大的主要还是中国自身的经济政策是否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以及内需拉动是否符合预期,中国目前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拿捏调结构和稳增长之间的平衡,那种两者非此即彼的论调是错误的。  美联储退出量宽预期及中国经济放缓,引发近期新兴市场出现资产抛售潮。这一轮下跌没有1997年、2008年那么糟糕,但也不可能像2009~2010那轮下跌那么轻松。未来新兴市场投资要关注核心市场利率上升、强势美元、中国经济放缓等主题,不过,新兴市场吸引资金流入的长期因素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证券时报记者:日本上世纪房地产泡沫破裂后,经济陷入长期通缩,股市也一蹶不振。有舆论担心中国会重蹈日本覆辙,您对此如何看待?  屈宏斌:我并不认同“泡沫论”。目前内地房地产泡沫只是局部出现,以一线城市为主,但是其他城市没有出现泡沫。从风险角度分析,内地房地产行业的杠杆率依然处于低水平。就银行体系而言,房地产贷款总规模占总资产规模依然可控,约为三分之一。而从购买者角度观察,有房产按揭的城市家庭比例较低,估计不超过10%。因此,即使房地产市场出现调整,无论是从银行体系或是通过家庭负债表等渠道,对整体经济的影响都不大。从开发商投资规模角度看,目前内地房地产投资规模总体可控,虽然未来房地产投资或许会从目前25%增速有所下调,但是通过资产负债表对经济的影响比较小。以上几点都与当年日本的情况不同,因此,中国重步日本后尘的概率并不大。

莎普爱思滴眼液

莎普爱思滴眼液

莎普爱思滴眼液